一些考生如释重负的离开了宫城,还有的考生则是恋恋不舍。
能走到殿试这一步,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已经没有了遗憾。
接下来他们要做的,就是等待殿试出成绩即可。
与此同时,此次殿试的受卷官夏原吉、黄福二人汇总了所有试卷,经过整理后送至弥封官郭资处进行弥封。
与乡试、会试不同,殿试的试卷无需誊录,由掌卷官直接转送至东阁读卷官处阅卷。
读卷官根据规定将试卷分为一、二、三等,优秀试卷供皇帝鉴定,确定排名。
正因不用誊录,所以考生们的书面会毫无保留的被官员及皇帝看到,不过能走到这一步的考生,虽说算不得当代书法大家,却也略有小成,不用为书面烦恼。
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,学子们十分忐忑,而朱高煦则是成为了一个毫无感情的阅卷机器。
三百多名考生中,除了少部分就读了中学,其它大部分都只是读了小学。
因此,他们对治理民生的办法,还是比较偏向于经史典籍之中的那些办法。
虽说天下没有新鲜事,历史一直在不断重演,但对于朱高煦来说,他需要新的思想和办法,而不是墨守成规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