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朱高煦自己所知的鸟粪岛屿中,便有东沙、西沙、南沙等群岛。
虽然不及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海岛鸟粪丰富,但也足够使用开采。
就拿西沙之中的西沙东岛来说,二战时日本只是几年时间就掠夺了二十多万吨天然的砱肥,将其运回本土,满足了日本肥料的部分缺口。
到了后世五十年代,依靠人力,广东一个公司也凭借五百多人上岛开采砱肥,巅峰时年产量达到好几万吨,完全是露天手工开采。
朱高煦记得这些海岛的天然肥料,直到后世都一直没有开采完,每个十年一座岛就能堆积起超过五厘米的天然肥料。
这些肥料如果能够形成产业链,那完全可以作用在大明的农业上。
以五十年代手工开采,都能从南海开采回几十万吨各类天然肥料的产量来看,只要操作得当,朱高煦也能从南海获得不少于五十年代的产量,并且由于没有人开发过,兴许他能获得的数量还会更多。
以每亩不到百斤的投入来说,几十万吨,足够作用在数百乃至千万亩耕地上。
按照朱高煦从南京了解到的农肥价格,仅这个产业,就能让大明每年获利不少于三十万贯。
这听上去似乎不多,但只要形成了产业,这笔银子就能源源不断的被收入国库,而且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。
用朱高煦在前世单位与领导开会的话来说,这就是做大蛋糕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