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殿下请稍等。”
看护宫门的百户官为朱高煦抬来了一个马凳,朱高煦也不客气,毕竟走了好几里路,他也有些累了。
“好在这天不算热。”
坐在马凳上,朱高煦看了看湛蓝的天空。
不得不说,对于朱高煦个人来说,明初的气温相较后世,简直不要太舒服。
同样的农历七月中旬,按照前世来说,南京气温就算没有三十度,恐怕也能有个二十七八。
不过以朱高煦个人估计来看,洪武年间的南京城气温恐怕也就二十四五度罢了。
朱高煦记得前世网上吹水的时候看过关于“五千年气温变化”的文章,宋代以前的气温普遍比后世高零点五到一点五度,而南宋以后的气温,普遍比后世低零点五到一点五度。
这其中,明初比后世低一度,明末低两度。
虽然看似不高,但这平均一两度的气温,朱高煦还是听所里的人吹水时聊过。
平均气温低一度,降水线向东南移动数百公里,高一度则向西北方向移动数百公里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