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翠姑放下水桶并不离去,磨磨蹭蹭地留在宁和房内,想要同她搭话。
宁和有心想探明她是何目的,便也不动声色,听她开口。
就听翠姑笑盈盈地问道:“客人是要往大赵去吧?近日天不算冷,明儿一早,天将亮时走,入夜就能到那落金坡,趁夜里翻过去,渡了淮水,就能到番南了。”
宁和朝她颔首:“多谢姑娘指点。”
这也是她行至此处宿店的原由。宁和虽原就是大赵人,可她身上如今一纸文牒也无,原本岐山县的“宁和”也不当无端出现在这西域鱼乌之地,因而她如今与黑户也无异。
若想从大赵关隘走,少不得许多麻烦,于是只能选处荒野地界,自行翻越入关。
番南多山,乃是大赵最西一州,宁和原是随意选了处矮些的山头走,未曾想倒恰选中了一条“大道”,连客店都修有这么一间。
“客人不要如此客气呀,叫妾翠姑罢。”翠姑娇声说,“不知客人是何方人哪?”
宁和道:“原是大赵人。”
“那此番正是回家去了!”翠姑笑道,走到宁和身畔,“客人是做什么的,怎地到了这鱼乌之地来了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