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商铺宁肯抱怨生意一天比一天差,却也不想离开去谋别的活路。
这商人则不同,狠狠下、咬咬牙,觉得运河两岸迟早要彻底衰败,便将产业都变卖了,另寻活路。
这一次来海州,按说趁着这个“化枭为商”的机会,做回老本行去卖盐,是最好的。
但他当个走私贩子,却也知道,如今朝廷这般改革盐政,改引为票,而且小资本只要有个几百两银子就能入场。
只怕之前卖盐这等一本万利的买卖,恐也不是很好做了,利没那么大了。
终究专业对口,也就当是个兜底的。那些奇奇怪怪的新产业,自己之前也不曾做过,且等着过些日子去松江府那边转一转,看看再说。
商人实在没想到,一群身上穿着打补丁衣裳、住麦草铺的穷孩子,竟能有这般见识。
好奇之下,他将耳朵支棱起来,想听听这些人到底还能说些什么。
那几个年轻人讨论了一阵运河被废后的局势,又谈到了海州。
其中一人就说起来海州的前景,指点江山般说道:“我看以后海州可是好地方。之前报纸上就说了,这苏南缺煤,也缺柴草。若按照上面说的,把路修好了,这里运煤去南边,如何兴盛不起来?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