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他没有阻拦,也没有理由阻拦,因为他不得不承认,那篇文章正中要害,说明了关键。
作为尚书右仆射,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齐国的情况,齐国现在看起来有所改变,实际上是外强中干。
虽然他和高长恭不对付,却也知道齐国不能没有高长恭,否则光凭斛律光一个,恐怕会独木难支。
深思熟虑后,他决定促成这次结盟,其实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基本上已经成了,因为高纬很少看奏章。
事实的结果也差不多,有了高俨的教训,高纬收到奏章后问了一嘴,但太监早就被高长恭买通,得知两位宰相联名上书,想了一下就同意了。
朝廷同意结盟的消息传出,最高兴的是那些文人,因为他们之中有南方来的,背井离乡这么多年,这一次也许可以回家了。
而邺城作为此时的文化中心,也知道南方的文坛盛况,如果两国禁止一开,邺城也许会更热闹。
虽然朝廷同意了,但陈国还没同意,还需要一个使者去游说陈国,一时间使者的人选又成了问题。
此时朝廷还没有礼部,却有礼部的前身鸿胪寺,说来也巧,这个部门是北齐组建的。
秦曰典客,汉改为大行令,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,鸿胪,本为大声传赞,引导仪节之意,大鸿胪主外宾之事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